小組研究課題《小小說研究與創(chuàng)作》匯報精彩紛呈
[日期:2015-04-28] | 作者:sweetbear 1552 次瀏覽 | [字體:大 中 小] |
2015年4月22日(星期三)下午第四節(jié)課,我校七年級語文組何夢婕老師帶領(lǐng)課題研究成員在學術(shù)演講廳進行了小組研究性課題成果匯報。學校領(lǐng)導高志文校長、張潤林副校長、教科室文主任等評委到場觀看,高志文校長對本次課題匯報做出了“創(chuàng)意十足,精彩紛呈”的高度評價。
何夢婕老師和八年級17班學生艾迪波、唐婉琳、陳秋妍、余宇涵、張龍鈺、廖雪穎等同學進行的為期兩年的小組研究性課題 “小小說研究與創(chuàng)作”,經(jīng)歷了四個核心研究階段:小說閱讀、批評鑒賞、論文寫作和小小說創(chuàng)作。指導老師何夢婕是四川大學的在讀研究生,她將進修所學的西方文學理論巧妙地引入小組研究課題中,大大提高了小組課題研究的理論高度。在研究過程中,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小說泛讀,培養(yǎng)對小說新的認知。在何老師的悉心講解下,學生學會用西方文學批評方法進行文學評論,開創(chuàng)初中生小說閱讀的新視野新角度。
在這一年半的研究中,師生們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去閱讀去創(chuàng)作,最終形成了豐碩的成果。包括《小說文學批評專題論文集》共10篇論文,其中一篇是教師論文《論汪曾祺短篇小說的審美意蘊》。小說集《悠悠少年時》的62篇小小說,小報集《陽光的味道》,傳記集《鐫刻永恒》,以及何老師的研究講義《西方文學理論》。在小說中徜徉,學生們?nèi)缤璧靡浑p慧眼來觀察生活,如同洗凈一顆心靈來品讀美好。小說中更多的是冷峻的目光直刺社會的黑暗,師生共同解剖生活、思考人生,反思自己,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直面小說中告訴我們社會真相,走出象牙塔。羅曼羅蘭說:真正的英雄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以后,仍然熱愛生活。研究小說的過程錘煉了錘煉了學生的內(nèi)心,塑造了學生的人格。
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(chǔ)上創(chuàng)作小小說,展示的三篇小說《你看看人家》《母親和兒子》《善意的謊言》,它們語言優(yōu)美,情節(jié)豐富,是中學生獨特生活的典型寫照,故此贏得了在場師生和評委的多次掌聲,充分表現(xiàn)了我校學生的文學創(chuàng)作能力。令人驚喜的是,學生還自編自導自演了微電影《十六歲的雨季》,這次微電影制作是我校綜合實踐活動,進行素質(zhì)教育的又一創(chuàng)新突破。何老師和同學們制作的微電影創(chuàng)意感十足,讓在場同學拍手叫好。不僅如此,師生們更有意識得運用心理批評的方法解讀西方小說,在小說閱讀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,具有很高的理論研究水平,并且自覺實踐人格健全教育理念,讓語文組的人格健全教育走在全校前列。(語文組)